首页栏目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工地“小课堂”发挥育人“大作用”

发布人:城市建设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26     点击:

(通讯员 胡欣谊/文 郑建龙/摄)在城市建设学院,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不辞辛劳,舍身奉献,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实习实践中,用汗水谱写教育新篇章

谢志英:工地上的“铁娘子”

谢志英教授从事建筑工程教育多年,亲身参与了荆州多个重大项目工程。她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认为工地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谢教授表示:“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工程项目,才能真正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每逢实习,谢教授都会带领学生前往不同工地进行实训。从项目选址、基础建设到结构施工,每个环节她都亲自指导。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深化了土木理论知识,还学习到了先进的建筑技术,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谢教授认为,工程实践是最生动的思政课,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深刻体会工地生活的艰辛与挑战。她说:“每次看到学生们从初来乍到的紧张,到最后能够独立操作,我心里特别满足。”

王德玲:工地上的好师傅

王德玲副教授在工程结构抗震研究和土木工程数值分析领域造诣深厚。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职业素养是她的育人理念。王老师曾说“土木行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扎实的人才,更是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和严谨工作态度的工程师。”

在工地实训中,王老师对每一个操作细节都严格要求。从安全帽的佩戴到施工器械的使用,王老师都会逐一检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她以身作则,每到一处,都会为学生讲解施工中的知识点,将课堂知识生动呈现在“高楼大厦”中。她始终相信,工地实训不仅是理论的深化,更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途径。她说:“在实习过程中,我总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帮助他们‘磨性子’,让他们在千锤百炼中铸就钢铁般的意志

实践育人,工学一体

谢志英和王德玲两位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为长江大学的高水平建设贡献着巾帼力量。未来,她们会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秉持初心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土木人才而不懈奋斗。

 

审核 周洁如 编辑 魏民生